“把茶葉這個產業(yè)做好”,茶界院士來支招——劉仲華院士:中國好茶可以影響世界

“把茶葉這個產業(yè)做好”,茶界院士來支招——劉仲華院士:中國好茶可以影響世界

4閱讀 2020-05-02 06:40 快訊

  4月30日上午,第二屆綠茶大會在嵊州越劇小鎮(zhèn)隆重舉行。適時舉辦第二屆綠茶大會,共商國際綠茶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對全球茶業(yè)共度時艱,綠茶發(fā)展繼往開來,具有重大時代意義。

  在上午舉行的國際綠茶發(fā)展共識會議上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湖南農業(yè)大學教授劉仲華作了《我國茶葉進出口現狀及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提升》的專題演講。

  劉仲華院士從世界茶葉產銷概況、中國茶葉產業(yè)現狀、中國茶葉進出口現狀、主要進口國的茶葉消費與產品概況、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提升五個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。有理有據,令人信服。

  他提到,2009年,我國茶葉產量135萬噸,茶葉出口量為30.3萬噸;2018年,我國茶葉產量261.6萬噸,茶葉出口量為36.5萬噸。我國茶葉出口數量連續(xù)10年穩(wěn)中有進,但增長幅度不大。據中國海關數據,2019年1-12月,中國茶葉出口量總計為36.66萬噸,同比增加0.18萬噸,同比增長0.50%;出口額累計為20.20億美元,同比增加2.42億美元,同比增長13.60%;出口均價為5.51美元/千克,同比上漲0.64美元/千克,漲幅13.04%。其中我國茶葉出口量前5位的省份:浙江,安徽,湖南,福建和湖北。

  報告指出從出口茶葉分類來看,2019年全年,中國綠茶出口量為30.39萬噸,占總出口量比重為82.9%;紅茶出口量為3.52萬噸,占總出口量比重為9.6%;烏龍茶出口量為1.81萬噸,占總出口量比重為4.9%;花茶出口量為6490噸,占總出口量比重為1.8%;普洱茶出口量為2786噸,占總出口量比重為0.8%。按匯率1:7換算,2019年茶葉出口額累計約為141.4億元人民幣,占國內茶葉產值4.7%(按2019年3000億的總量來算)。而且,出口茶葉約為每斤19.3元,多為晚春茶和夏秋茶。

  總的來看,我國有60%的世界茶園面積,接近50%的全球產量,20%的國際貿易占比。國際貿易占比提升速度緩慢。

  從中國茶葉產業(yè)現狀來看,2019年我國茶園面積增長到4597.9萬畝,茶葉總產量增長到279萬噸,綠茶產量增長5萬多噸。所以說,六大茶類的結構比重綠茶是中國茶永遠的主板。

  最后劉仲華院士對提高我國茶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戰(zhàn)略路徑提供了經驗與借鑒。即從欠發(fā)達國家向發(fā)達國家轉移;從綠茶絕對主導向多茶類拓展;從低檔茶向中高檔茶拓展;從散裝茶向小包裝品牌茶轉移;從傳統茶向精深加工茶拓展以及突破質量安全瓶頸;突破成本競爭壓力;創(chuàng)新符合消費需求的新產品;應對產茶國規(guī)?;M入中國市場;科技創(chuàng)新、文化傳播去影響消費國生活方式;營銷模式突圍(跨境電商、體驗式消費)。

  會后,本刊又對劉仲華院士進行了專訪,就近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“因茶致富,把茶葉這個產業(yè)做好”以及如何做大做強綠茶產業(yè)、疫情之下茶產業(yè)的如何自救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。

  疫情之下的中國茶的出口令人擔憂,在平常,這個時候會有很多國際商人走進嵊州、走進浙江來訂購一年的綠茶,今年形式嚴峻、情況特殊,劉仲華院士就此給出了兩個途徑。第一個途徑,通過中國先進的互聯網技術、借助互聯網平臺、跨境電商,將浙江茶、嵊州茶,通過網上的交易傳播出去。另外,出口不單單在生產期間,在未來新冠疫情完全被控制住之后,我們的茶葉還可以再進一步持續(xù)地進行國際貿易,在這一個節(jié)點上,我們要做好品質保障,加工技術的提升。只有這樣才能面對疫情后的國際市場,商家重新來到產區(qū)進行產銷對接,彌補在疫情期間所帶來的損失。劉仲華院士總體認為,困難是暫時的,只要把產品質量做好,把新型的國際貿易方式用好,茶葉出口一定有好的未來。

  其次,通過行業(yè)組織、企業(yè)家、科學家和政府部門的協同與聯動,進一步提升嵊州、浙江綠茶出口的競爭力,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,同時在全球疫情嚴峻的背景下,進行出口產品品類創(chuàng)新,形成新的增長點,這是今天的會議要達成的共識。想站在國際的視野,站在全國的高度,如何做好茶葉出口的文章,實現中國茶葉出口的數量、金額、效益的快速提升,一定要有思路上的突破,要有技術上的途徑,要有產品的創(chuàng)新,也有貿易方式的轉變。

  對于習主席在陜西考察調研時講到“因茶致富,把茶葉這個產業(yè)做好”,對于茶產業(yè)在未來要如何做好?劉仲華院士認為,茶產業(yè)是經濟效益比較好的行業(yè),因為在經濟類作物中也好,還是跟大田作物相比也好,茶的產品屬性特殊,經濟價值是比較高的。它比某些經濟作物的耐儲藏性好及其本身的經濟價值高,這雙重屬性的交互作用,使得茶產業(yè)成為當今貧困地區(qū),只要是有種茶的地方,都會作為精準扶貧的第一產業(yè)。比如說,武陵山片區(qū)、大別山區(qū),秦巴山區(qū),這些都是貧困地區(qū),特困地區(qū)因為有了茶產業(yè),農民增收致富,企業(yè)增效,國家財政增稅,形成了良性的發(fā)展趨勢。所以習總書記不但到了發(fā)達地區(qū)的浙江安吉,也到了欠發(fā)達地區(qū)的秦巴山區(qū),都是考察茶產業(yè),說明茶產業(yè)不但在貧困地區(qū)有脫貧致富的功能,在經濟發(fā)達地區(qū)把茶的經濟屬性、文化屬性、社會屬性、健康屬性融為一體。所以說,習總書記既是人民領袖,同時也是我們茶的形象代言人。他在時時刻刻關心農民,關心茶農,關心“茶”這一張文化名片如何能夠傳遞中國信息。


  據茗邊觀察,中國茶產業(yè),特別是以名優(yōu)茶為主的內銷茶持續(xù)30多年的旺銷熱銷,但是在國外的市場里,中國茶葉出口雖然是以綠茶為主的、占據了世界的主導地位,盡管我們看到綠茶的價格是有所提高,但是與國內名優(yōu)茶的效益相比是比較低的,如今外貿出口又呈邊緣化的狀態(tài)。

  對此,劉仲華院士立足全球視野,破題中國綠茶如何重振輝煌。劉仲華院士認為,中國一定要高舉綠茶出口的大旗。不僅僅是因為綠茶在中國六大茶類中的主板地位,一直以來綠茶占據著中國茶葉出口的絕對主板和核心地位,但是,這一二十年來,我們越來越感到很困惑的是出口數量沒有大的跨越,出口金額除開外匯比價,它的絕對增長是不高的。解決中國綠茶出口困局的重要途徑,就是要突破當今中國名優(yōu)綠茶的采制純手工或者手工為主體的被動局面。茶葉出口除了解決質量安全問題以外,核心是要解決成本問題。我們要通過機械化采摘、機械化加工、機械化精制來實現高品質、標準化、規(guī)?;某隹诰G茶生產,同時要把中國內銷綠茶也實行機械化采摘與機械化加工,使內銷和外銷市場的綠茶產品實現無縫對接。換句話講,機械化采制的高端綠茶銷售到國內,機械化采制的中檔綠茶或者中高檔綠茶,完全可以走進國際市場,就像80年代的9371眉茶和3505珠茶,它們的價格和今天的價格相比起來,相當于今天的出口綠茶可以賣到人民幣100~200塊錢一公斤。這種情況下,如果出口規(guī)模大、效益就很好,出口茶的空間也就來了,國外的朋友也可以喝到中國的好綠茶。

  劉仲華院士堅信,只要我們改變生產方式,改變產品結構,真正用機械化、自動化去實現成本的控制和標準化,把質量安全這個屏障徹底打破,中國好茶完全可以影響世界。

  作者:張凌鋒

  來源:茗邊

上一頁:“中國茶人之家”評選:以茶結緣、以茶會友、共敘茶情

下一頁:論AI與茶共舞、探新質生產力賦能 浙江這場茶業(yè)科技年會直指未

相關閱讀

風從安溪來
434閱讀
茶香的誘惑
451閱讀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